• logo

    logo

心理治療服務

  • SUCCESSBanner

    SUCCESSBanner

  • eft

    eft

  • arttherapy

    arttherapy

  • playtherapy

    playtherapy

  • psychotherapy

    psychotherapy

專業課程

  • MARI practitioner certification course

    MARI practitioner certification course

  • MBTIBanner

    MBTIBanner

  • PTPBanner

    PTPBanner

  • Art in assessment and therapy

    Art in assessment and therapy

  • zentanglebanner

    zentanglebanner

機構專業培訓服務

  • cooperate training

    cooperate training

  • school service

    school service

  • cooperate training

    cooperate training

  • cooperate training

    cooperate training

  • cooperate training

    cooperate training

網上增值課程/網上商店

  • online

    online

  • banner

    banner

  • ColorEmotion

    ColorEmotion

  • parenting tool and board game

    parenting tool and board game

  • banner

    banner

早在70年代,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已提出兄弟姐妹出生排序影響個性。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在新一期"兒童心理成長"文章中,透過個案分享,與大家一同了解孩子的成長如何受著先天和教養緊張指數所影響。

不知大家有否聽過,家中孩子的排行不同,會傾向出現某上個性,例如大仔比較有責任心、中間比較能遷就他人、最小的就愛撒嬌等。阿德勒就指出兄弟姐妹次序對性格的影響。

隨著家庭的大小與兄弟姐妹的出生次序會對孩子的性格有一定影響,並發展出出生排序與性格關係的理論,直到近年,不少研究人員也對出生排序感興趣,於是用科學角度去了解孩子的出生排序怎樣影響孩子的行為、個性、工作態度、解難方式與關係(朋友、同事、伴侶)。

出生排序影響個性

當孩子出生後,孩子便開始學習與父母和兄弟姐妹的相處方式,隨著逐步成長,成為孩子的日常生活的習慣,這對孩子的行為有看長遠的影響,而這影響往往是孩子的意識之外;另外,這習慣亦會成為孩子日後在生活中與他人相處的方式。

不同次序子女定義

基本上,家中第一名出生的孩子就是長子女,最後出生的是幼子女,在長子女與幼子女之間的孩子便是中間兒;當然家中只有一名孩子的便是獨子。然而會有例外的情況:

  • 功能性長子女:即不是第一名出生的孩子,但會有著長子女的個性。家中特定性別的第一名出生的孩子,例如第一名是女孩、第二名是男孩,那麼第二名男孩是功能性的長子。另外 ,孩子對上的兄姐比他們年長5歲以上,那麼這孩子也會有看長子女的個性,原因是相差5年以上,孩子的出生會為這家庭帶 來新面貌,形成長子女的個性。還有,倘若家中第一名孩子出 生是有殘疾的,第二名出生的孩子會取代第一名出生的孩子承 擔長子女的責任。

 

  • 功能性獨子女:孩子們年齡差距7至10年,這名孩子便成為功 能性獨子女,原因是這種年齡的差距,會令兄弟姊妹之間的興趣 大大減少,因此彼此的互動也大大減少,形成獨生子女的個性。

個性與家中排行關係

為人父母,首先了解一個人的個性會受著多方面的影響,而 逐步形成個性。首先是孩子本身的基因(先天)1例如:外向情緒穩定性(參考自五大人格);然後是成長的環境,即是後天 孩子成長中與環境的互動,其中包括:教養的干預、家庭環境、 學校環境、家中排行、公眾媒體等。孩子在家中的排行亦是其中 一個塑造孩子個性重要元素。孩子在家中與父母互動的質素、 兄弟姊妹之間的競爭,還有孩子們的自身年齡,亦有影響。

越多孩子教養會轉變

因看個性的發展涉及先天和後天的整合,兄弟姐妹出生的次序,做就了成長環境的微妙變化,於是便塑造了兄弟姊妹不同的個性。就以下的一個個案,兄弟姊妹的出生怎樣影響看父母教養的緊張指數,亦即是孩子成長的環境氣氛。

Case study

對於父母來說,他們第一個孩子,總期望每樣事情都為孩子做得對。這份內心對自己的期望與緊張焦慮程度,往往會反映在與孩子的行為與互動中,隨看父母對照顧孩子的需求漸漸變得自在,焦慮程度便會減少,期望就會與實際可能的情況更加同步。然後,次子女出生了,父母可能不會像第一個孩子般緊張,因為父母已經有了一次育兒的經驗,對這個孩子便會輕鬆一點。隨著第三個或更多的孩子出生,父母的焦慮指數減少,並更適應育兒,對年幼的孩子更加輕鬆,另外,對年長的孩子來說,他們已可以參與滿足小孩子的需 求,甚至成為父母的小助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