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logo

    logo

心理治療服務

  • playtherapy

    playtherapy

  • SUCCESSBanner

    SUCCESSBanner

  • psychotherapy

    psychotherapy

  • arttherapy

    arttherapy

  • eft

    eft

專業課程

  • MBTIBanner

    MBTIBanner

  • PTPBanner

    PTPBanner

  • Art in assessment and therapy

    Art in assessment and therapy

  • MARI practitioner certification course

    MARI practitioner certification course

  • zentanglebanner

    zentanglebanner

機構專業培訓服務

  • cooperate training

    cooperate training

  • school service

    school service

  • cooperate training

    cooperate training

  • cooperate training

    cooperate training

  • cooperate training

    cooperate training

網上增值課程/網上商店

  • online

    online

  • PositiveCourageChildrenBanner

    PositiveCourageChildrenBanner

  • banner

    banner

  • banner

    banner

  • parenting tool and board game

    parenting tool and board game

「我要!要呢個! 一定要!」當孩子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時,父母可能感到尷尬、困惑和無助。想必作為父母的你,一定有面對過類似的情況,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在 「yahoo!育兒」為家長提供意見,扭轉孩子哭鬧帶來難以收科的局面!

「我要!要呢個! 一定要!」當孩子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時,父母可能感到尷尬、困惑和無助。想必作為父母的你,一定有面對過類似的情況,我們找來心理學家李偉堂博士為家長提供意見,扭轉孩子哭鬧以致帶以收科的局面!

出街易扭計有根據

孩子無論是在公眾地方或是其他地方,當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自然會出現憤怒、悲傷、沮喪情緒。李偉堂博士分析,相比起在街上,家是小朋友從小成長的熟悉場景,小朋友在家時會更有安全感,情緒也會相對穩定。但是,小朋友在街上本來就會受到很多色彩、聲音以及動態的剌激,令部分的小朋友產生一種不自在及不安的感覺,因此當在不如意的事情發生,便會更容易在公共地方大吵大鬧。

約法三章改善哭鬧行為

家長們可以怎樣解決孩子為了買玩具、達到目的而在公眾地方吵鬧的行為?李偉堂博士建議家長,可以嘗試在出門前先與孩子定立規矩,例如:「我哋今日出街可能會經過買玩具嘅地方,但我地唔會購買。」

另外,為了不讓小朋友感到絕望,家長可以跟小朋友制定買玩具的時間表。如果不打算在短期內購買玩具,家長可以換個方法滿足孩子買玩具而獲得的擁有感,例如讓小朋友為玩具拍一張照片,再用說話安撫孩子的情緒。

當不如所願,小孩子很自然地會有憤怒、沮喪的情緒,因而哭泣、大吵大鬧,李偉堂博士提醒家長先向孩子作出預告,可以讓孩子更容易應對。家長平日可以預先跟小朋友綵排,如有情緒時可以怎樣調適,例如教導孩子拿著玩具拍照或在玩具舖走一圈,以預防孩子哭鬧的場面。

李偉堂博士也提醒家長,當孩子大叫時,自己可能會心急想盡快擺平孩子的哭鬧。儘管如此,家長也應盡量冷靜自己的心情,以幫助平靜孩子的情緒。

決心是重建秩序的關鍵

李偉堂博士強調,如果爸爸媽媽以往也是以妥協的態度解決孩子的哭鬧行為,要重新建立秩序,就必須下定決心與孩子溝通。家長可以事先與孩子商量,預告未來一個月會有新的秩序以及規矩,預早讓小朋友知道新的規矩和以往有什麼不同,也預留充分時間讓家長跟小朋友解釋背後的原因。

在生日、過年以及開學等特別日子,孩子會感覺自己長大了,會是家長與孩子訂立新規矩的最好時機。若這些日子快將到來,家長不妨把握機會與孩子好好溝通!

心理學家 李偉堂博士

心理學家、臨床心理治療師,心.啟.晴專業輔導學院/心理健康中心創辦人,從事多年心理治療與教育工作,協助當事人,包括成人、家長、孩子意識及解開難以言喻感受,更健康、快樂的成長;同時李博士經常於不同媒體分享教養孩子及調適情緒的心得,提昇公民教育,讓大眾更注意情緒、社交、教養的健康。